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微納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

      微納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

      更新時間:2023-04-21點擊次數:885

      一、概述




      哈利法大學(Khalifa University)的張鐵軍團隊開發了一種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的新方法,這些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有著復雜的多孔結構并模擬碳酸鹽巖的自然結構。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是透明的,這樣就允許研究人員精確的成像流體如何流經巖石的超微細孔徑,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策略,如碳氫化合物和地熱能的提取、碳封存,甚至在行星勘測期間在行星地面提取冰和水。




      該團隊制備的3D打印儲集巖復制品可以作為一種“巖石上的芯片",用作分析各種流體如何流經孔隙,這樣就可以更環保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從油田中提取更多碳氫化合物。他們的技術便于定制測試、觀察和分析流體,還能夠使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更容易運用微流控技術并加速生物、軟機器人、航空航天和其它新興領域的創新。



      二、步驟



      透明“巖石"制造方法包括三個主要步驟:(1)使用無顆粒樹脂(HDDA)的3D微模型打印;(2)微模型內腔涂覆方解石納米顆粒(CalNPs)種晶;(3)微模型內方解石納米/微蒙脫石晶體的原位生長。在微模型打印中,使用無顆粒樹脂可以避免光聚合中光的散射,從而可以創建輪廓分明的特征細節。第二步涂覆納米顆粒的種晶層(例如方解石納米顆粒或其它合適的納米顆粒)可以加速隨后的礦物納米/微晶的均勻生長。



      圖片
      具有礦物涂層的3D打印巖石多孔結構

      三、如何使用3D打印機



      3D打印機用于構建3D多孔巖石框架,模擬天然儲層巖石內的孔喉結構。逐層打印過程是基于真實巖石的micro-CT圖像的層層疊加。




      摩方精密(BMF)的3D打印機可以創建分辨率高達2μm的特征尺寸,可與全球大多數含油儲集巖孔徑相媲美。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進入摩方精密查看設備詳情。



      圖片
      利用3D打印更好地成像地下巖石中的流體運動

      四、未來


      哈利法大學研究生院李紅霞博士說:“摩方精密(BMF) PμSL技術具有很高的打印分辨率,所以我推薦這項技術用于儲層巖石微模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