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3D打印設備是一種能夠在微米甚至納米級別進行精確打印的先進設備,它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和精密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固化原理,特別是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技術。該技術使用高精密紫外光刻投影系統,將需打印圖案投影到樹脂槽液面,在液面固化樹脂并快速微立體成型,從數字模型直接加工三維復雜的模型和樣件。通過層層疊加的方式,最終構建出所需的三維結構。
微尺度3D打印設備在安裝前的準備:
1、環境評估與準備:
穩固的光學平臺: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設備必須安裝在主動或被動式隔振光學平臺上,以消除地面振動對納米級精度的影響。平臺需水平、堅固、承重足夠。
潔凈環境:建議在潔凈室(至少Class 1000級)或配備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的獨立空間內安裝。防止灰塵污染精密光學元件和打印區域。
2、溫度與濕度控制:
溫度:保持恒定(通常22±1°C或按說明書要求),避免溫度波動導致材料收縮/膨脹和光學漂移。
濕度:控制在40%-60%RH,防止冷凝和靜電。
無強電磁干擾:遠離大型電機、變壓器、無線發射源等。
避光:避免強光直射,尤其是對光敏樹脂敏感的設備,最好在暗室或遮光罩內操作。
空間要求:預留充足空間(前后左右各50cm以上)用于散熱、操作、維護和連接輔助設備(如電腦、氣源)。
3、基礎設施:
電源:使用獨立、穩定、接地良好的電源。電壓和頻率需符合設備要求(如220V,50Hz)。建議使用在線式UPS(不間斷電源)防止電壓波動和突然斷電損壞設備。
氣源(如需要):部分設備需要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或惰性氣體(如氮氣)用于鏡頭吹掃或環境控制。需準備相應的氣源和過濾裝置。
網絡連接:確保有穩定的網絡連接用于數據傳輸和遠程監控(如果支持)。
4、開箱與檢查:
在潔凈環境下小心開箱。
對照裝箱清單,檢查主機、光學部件、打印平臺、樹脂槽、工具包、電源線、數據線、軟件介質、說明書等是否齊全。
仔細檢查所有部件,特別是光學鏡頭、物鏡、掃描振鏡等精密部件,是否有運輸損傷、灰塵或污漬。切勿用手直接觸摸光學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