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時間:2025-11-10
點擊次數:122
隨著5G、毫米波通信和太赫茲通信等高頻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天線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增益、帶寬與小型化方面。梯度折射率超構透鏡因其無需復雜饋電網絡即可實現高增益波束輻射,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陶瓷材料具有高介電常數、低介電損耗、優異的機械性能和環境穩定性,是制造高頻超構透鏡的理想材料。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因其高分辨率和大成型尺寸,適合制造結構復雜的陶瓷器件。然而,陶瓷顆粒對紫外光的散射效應嚴重影響了打印精度,尤其在W波段(75–110 GHz)中,單元結構尺寸小至微米級,對制造工藝提出了高要求。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的葛锜/王榮團隊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題為“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3D printing of ceramics for W-band 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 metalens"。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材料4D打印技術制備陶瓷梯度折射率超構透鏡的方法,通過優化陶瓷漿料配方并引入尺寸補償策略,顯著提升了打印精度。研究人員結合幾何光學與S參數反演法,設計了包含Y形和圓孔兩種亞波長單元結構的超構透鏡,最小特征尺寸為160 μm。最終制備出的陶瓷超構透鏡在W波段表現出優異的輻射性能:最大增益提升達18.4 dBi,波束偏轉角度為±30°,相對帶寬達37.84%,展現出在高頻通信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如圖1-2所示,研究中制備了以Al?O?為主體、添加光吸收劑Sudan Orange G的陶瓷漿料。通過光流變實驗發現,適量光吸收劑的加入可延遲凝膠時間,提升打印可控性。打印過程中,過度固化效應導致線寬和固化深度偏離設計值,通過系統調整曝光能量與漿料成分,顯著減小了尺寸偏差。

圖1. 陶瓷GRIN超構透鏡的制備流程示意圖。

圖2. 漿料的流變與光固化性能。
本次研究系統評估了打印過程中的過度固化效應。圖3(a)和(b)顯示,隨著曝光能量增加,水平方向的線寬偏差增大,而添加光吸收劑可顯著減小此偏差。圖3(c)和(d)則表明,光吸收劑同樣能有效控制垂直方向的固化深度,避免過度穿透。

圖3. 陶瓷漿料的固化與過度固化效應評估。
為校正打印過程中因過度固化引起的尺寸偏差,研究團隊提出了針對圓孔(如圖4所示)和薄壁結構(如圖5所示)的尺寸補償方法。通過預先調整設計尺寸,使得打印后的實際尺寸更接近目標值,最終將尺寸偏差控制在30 μm以內。

圖4. 圓形孔的尺寸補償設計與實測結果。

圖5. 薄壁結構的尺寸補償設計與實測結果。
如圖6示,打印后的生坯經過在氬氣氣氛中分段升溫脫脂,以及在空氣中1600°C燒結,最終獲得致密的Al?O?陶瓷件。XRD分析顯示燒結前后均為α-Al?O?相,相對密度達95.5%,有利于降低介電損耗。

圖6. 熱重分析與燒結工藝曲線。
基于離散化折射率分布,設計了由20個同心環組成的平面超構透鏡(如圖7所示)。經過微觀結構表征,該平面超構透鏡從打印的生坯(圖8a)、脫脂后(圖8b)到燒結后的最終白色陶瓷件(圖8c)。SEM圖像清晰顯示了燒結后復現良好的圓孔(圖8g)和Y形(圖8h)單元結構。圖8(i)的尺寸對比表明,經補償后所有單元的實際尺寸與設計值偏差均在30 μm以內。

圖7. 超構透鏡設計原理。

圖8. 超構透鏡的制備過程與微觀結構表征。
如圖9的仿真結果表明,該透鏡在W波段能顯著提升天線增益并收窄波束。微波暗室實測結果(如圖10所示)驗證了其優異的性能,包括高達18.4 dBi的增益提升、±30°的波束偏轉能力以及低于6°的半功率波束寬度。

圖9. 超構透鏡的仿真輻射場分布。

圖10. 輻射性能測試結果與文獻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