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贏得德國客戶信賴!摩方制造走進歐洲工業“心臟”

      贏得德國客戶信賴!摩方制造走進歐洲工業“心臟”

      更新時間:2025-04-28點擊次數:280

      在德國南部弗洛恩-溫岑鎮(Fluorn-Winzeln)的一個加工車間里,BANTLE 3D的創始人安迪·班特爾 (Andy Bantle) 正將金屬平臺輕輕放入一臺microArch® S240高精度3D打印設備中,準備打印一款結構復雜的微型鐘表零部件。這款由中國企業摩方(BMF)原創研發的高精度工業級3D打印機,已經被納入生產線,成為BANTLE 3D擴展超精密制造能力的關鍵工具。

      德國制造以其優異的精密制造技術出名。向德國輸出設備,對于任何制造技術企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認可。

      一臺“國產工業母機"設備,走入全球精密制造強國之一德國,并被本地制造企業自發采購、深度整合進日常生產流程,這背后,凝聚著關于技術突破、市場信任與國際影響力的諸多出海細節,也是摩方被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2600多家科研機構及工業企業選擇的驚鴻一瞥。


      圖:摩方3D打印機microArch® S240在德國BANTLE 3D公司安裝調試。



      德國制造商為何選擇摩方?高精度背后的系統能力

      2022年,摩方亮相歐洲Formnext增材制造展。彼時,德國企業BANTLE 3D創始人安迪·班特爾正在尋找能突破傳統工藝瓶頸的微型加工技術。這家德國企業專注于五軸金屬加工與塑料加工,服務于電子、醫療、化妝品等對精度要求很高的行業。當他看到摩方展示的microArch®系列設備后,立刻被其所展現出的微米級分辨率及批量成型能力所吸引。

      他很快作出決定:購買!

      這并不是一次沖動消費,而是一場國產原創精密制造以技術說服德國的勝利。BANTLE 3D原本使用傳統高精度注塑成型制造原型部件,但這些技術在精密加工、復雜結構制造、材料利用率、生產效率等方面存在一定限制,制造一個普通的原型部件動輒需時3個月。摩方精密的高精度增材制造,不僅能突破傳統加工方式的瓶頸,也為制造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傳統需要3個月完成的制造,摩方3天即可完成相同質量的打印,大幅壓縮交付周期。

      從測試到正式量產,摩方的打印精度達10微米、支持多種高性能樹脂材料的設備,最終獲得了BANTLE 3D高度認可。安迪·班特爾直言:“我們是德國南部僅有的一家使用microArch® S240進行微型部件打印的企業,這一優勢很快就在電子、醫療、化妝品等領域傳開了。"摩方設備的加入,他們完成了一次從“精加工"向“超精制造"的躍遷。客戶需求迅速上升,訂單源源不斷,BANTLE 3D甚至專門為microArch® S240擴建生產線。客戶受益于更快地獲取樣品部件,省去了海外運輸環節。


      圖:2025年1月,摩方設備microArch® S240A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安裝調試。



      技術不是賣出去,而是“融"進去

      在正式投產的半年內,BANTLE 3D陸續用摩方設備完成了多個高難度項目,包括一塊完整機械手表所需的百余個微型零部件;化妝品行業的睫毛膏刷模;醫療領域的生物相容性零件;電氣行業非導電陶瓷部件的初步工藝試驗等。

      在這些項目中,摩方設備展現的特質令企業印象深刻。其微米級的精度制造不僅能夠輕松應對復雜結構,還能滿足嚴苛的公差需求,此外,其材料適應也很廣,支持多種材料打印,包括韌性、硬性、耐高溫、生物樹脂、可溶性犧牲材料以及陶瓷漿料等,滿足豐富的終端功能件及模具制造。在100×100×75毫米的打印空間內,摩方可以一次性完成250個1毫米級微型零件的打印,可直接成型精密結構件和功能器件,無需再經過拋光、打磨、噴涂等后處理工藝,高效而精準。此外,它還具備很強的工藝靈活性:從打印速度、層厚到材料分布均可按需調整,滿足多樣工藝需求。


      圖:摩方開創性的特種注塑的路徑,讓大量工業成熟材料與3D打印深度融合。



      尤其可溶性犧牲材料的應用讓BANTLE 3D實現“模具打印替代注塑模具"的跨越,僅需兩周即可交付成品模具,極大提升生產靈活性。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BANTLE 3D不僅追加采購第二臺摩方microArch® S240設備,還計劃在2025年5月引進支持2微米分辨率的摩方microArch® S230設備,這將使BANTLE 3D不僅能夠服務本地公司,還能服務于研究機構和大學。這是BMF技術持續創新、客戶粘性高的有力注腳。更高精度、更小尺寸、更復雜結構,摩方的設備已成為這家德國制造企業拓展業務的核心支持力之一。


      圖:德國客戶在放大鏡下檢查摩方制造的微型零件。



      精密制造的出海樣本:技術立身,口碑出海

      BANTLE 3D選擇摩方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摩方在“高精度+工業場景"的長期耕耘的結果。

      作為全球少數擁有創新的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技術全鏈路自研能力的企業,摩方始終堅持以工業應用為目標,不做“展臺精度",只做“可用精度"。強調“設備+材料+工藝"的系統化融合,而非單點技術突圍,打造穩定、高效、跨尺度、高重復性的平臺型設備,真正服務工業生產。


      圖:摩方設備批量打印工業應用精密器件。


      數年來,摩方堅持創新為本,持續投入研發。從第一代設備中創新性引入了跨尺度拼接曝光技術,第二代機發明推出了滾到薄膜圖層技術,消除了固液氣態中的表面張力現象,保證了液態樹脂大幅面(>10cmX10cm)超低層厚(<20微米)的快速實現,提高精密打印速度,到第三代機發明了浸潤式微立體光刻技術,實現微納3D打印中的微力打印,隨后,摩方又進行了第四代、第五代技術更新,分別實現多尺度打印和高速精密消費機的生產。

      一路走來,摩方的技術路線不斷進化迭代,使得摩方不僅贏得科研機構的認可,更獲得以德國制造商為代表的對性能、工藝、交付周期等都極度敏感的國際工業客戶的實際采購與長期信任。

      國產工業母機走出國,不僅是“能做到",更是“被需要",不僅是“好用",還是“不能缺失"。摩方的德國案例,是一次理念與實踐雙向驗證的成功:中國原創高精度制造技術,有能力贏得工業市場的認可,真正頂尖的制造技術,在哪兒都能贏得尊重。

      截至目前,摩方已經被來自全球的1800多家工業企業和近800家科研機構廣泛引入使用。摩方正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精密制造寫下全新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