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微透鏡陣列是由微米級或亞毫米級透鏡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的陣列,被廣泛應用于光學和光子學領域,包括立體顯示、光均勻化、光束整形和三維成像等。與單個透鏡相比,微透鏡陣列可以收集每一點上的信息,如入射光線的強度和角度。在集成成像系統中,微透鏡陣列上的透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在不同的空間位置捕捉一組子圖像,而這些圖像可以被重建在一起以提供一個偽視覺。此外,在光場成像系統中,位于物鏡和圖像傳感器之間的微透鏡陣列能夠在單次攝影曝光下收集空間和方向信息,無需聚焦于3D物體。大多數的微透鏡陣列中,...
柔性電子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技術,以其*的柔性/延展性(彎曲、折疊、扭轉、壓縮或拉伸)和高靈敏特性,在信息、醫療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如電子皮膚、柔性屏、腦機接口等。水凝膠材料以其獨.有的特性(柔性、導電性、高拉伸性)在柔性電子領域被廣泛研究和使用。采用諸如光學光刻、微接觸印刷等微納制造技術可實現圖案化水凝膠柔性電子器件的制造,但是上述技術加工步驟復雜、加工成本高、幅面較小,難以實現復雜三維結構信號強化效應。微納3D打印技術很好地平衡制造成本、加工精度和幅面的問題,可快速制造...
精密增材制造是指運用計算機軟件建立零件的三維模型,通過特定打印技術以逐層熔凝堆積的方法將離散材料(粉末、液體、絲材等)加工成形的一種低損耗疊層加工技術。相比于傳統金屬材料制造工藝的設備龐大、生產耗時耗能高、原材利用率低、有污染等特點,增材制造技術具有材料總體利用率高、工序少、設計自由度高、可制造復雜結構的零件、易實現智能化及效率高等優勢。金屬粉末材料作為增材制造領域的核心組成,其質量性能的優劣對成形零件的品質至關重要。金屬成形零件的質量是否優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屬原材料的性能...
微流控芯片是把生物、化學等領域中所涉及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以此取代常規生物化學實驗室中的各種操作。微流控芯片因具有高度集成化、分析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試劑消耗量少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科學研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目前應用*泛的微流控芯片制備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透光性、生物兼容性以及化學惰性,易于通過模具澆注成型。基于光刻和PDMS倒模技術的模塑法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微流控芯片加工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加工時間...
柔性可拉伸電子器件具有可彎曲、可拉伸和可扭曲的優異力學特性,其在生物醫學工程、機器人技術、人機界面等各個領域的應用重要性日益凸顯。常見制備方法一方面是開發本征可拉伸的導電材料,例如摻雜導電納米材料的軟彈性體、導電聚合物和水凝膠等。但是,這些新型材料通常電導率較低、機電穩定性能較差和易對實際應用中的電信號造成干擾。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構建如平面蛇形等幾何結構來提升傳統導電材料(包括金屬等)在力學服役下的最大可拉伸應變。雖然以上兩種(結合)方法都已有大量報道,然而大部分的可拉伸電子受...
被動式微混合器,是一種用于樣品預處理的關鍵微流控器件。常見的兩種微混合器有兩個入口呈現180°的T型微混合器和呈現任意角度(通常小于180°)的Y型微混合器。這兩類混合器結構簡單、易于制備,但是混合時間比較長、混合效率比較低,很少單獨使用,通常同另一種微混合器一起使用。為了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科研工作者嘗試進行微混合器入口、混合腔室結構的優化設計研究。在混合腔室的結構設計方面,常見的設計方案是在微通道中周期性的添加障礙物;另外,弧形微通道的引入、分流合并結構的設計以及微通...
工業機器人已被廣泛應用于制造和組裝,但是在微觀尺度上,大多數組裝技術只能將微模塊簡單的排列在一起,很難將其裝配在一起形成一個不易分散的實體。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研究員領導的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利用激光產生和控制的氣泡作為微型機器人,將不同形狀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裝配在一起。這些微小零件是通過PμSL3D打印技術(摩方精密,nanoArchS130)制備而成。在這項研究中,表面氣泡充當芯片上的微型機器人。這些微型機器人可以移動、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將它們集成...
Fig.1日本東京大學竹內昌治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LabonaChip雜志上發表封面文章近年來,與細胞膜信號和物質傳輸有關的膜蛋白(membraneproteins),受到藥物開發人員的廣泛關注。由于具有*的特異性(specificity)以及對配體分子(ligandmolecules)的敏感性,膜蛋白還有望用于各類化學傳感器。在實際操作中,膜蛋白需要雙層脂膜(lipidbilayer)作為載體。在過去,研究人員主要利用機加工或光刻等MEMS器件的加工方法,來制作具有“雙空腔結...